心理學日常│新歌不耐聽?為何人越大越喜歡聽舊歌?

「還是以前的歌比較好聽!」有沒有發現人到中年就算聽到現在播放率很高的新歌,你總會覺得不怎麼樣,甚至覺得以前的歌才是最好聽的、以前的歌手才是最有實力的?這全是因為我們的腦中已悄悄把我們喜歡的音樂定了型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對音樂的感受也會不同。這是為什麼呢?

 

原因一:年齡直接影響大腦的活動能力

一個人在十多二十歲時,腦部靈敏度高、吸收能力強、記憶力也最好。這個階段所接觸到所有事物都十分新鮮,感受特別強,就像某些歌在你十幾歲時唱到街知巷聞,就算沒有很喜歡,這首歌很可能在你往後的人生中,也會牢牢記著。過往有證據顯示,我們的音樂品味會在二十歲左右開始定型,對新類型音樂的探索意欲開始減低,到了三十多歲,大腦區分不同的和弦與其他音樂元素的能力會變差,接收新音樂元素的能力也會稍遜。除非自己對音樂十分鐘愛,否則單純的聆聽者大多對新音樂缺乏興趣。開始只聽以前聽過或常聽的歌,而不再聽或聽不進任何新的歌曲,所以對他們來說只有「以前」的歌好聽。

 

原因二:音樂陪伴我們很多的第一次

 

曾有一書以音樂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類的成長變化,名為《好音樂的科學II》。其中研究人員發現,我們會對二十歲前後所聽的音樂,產生強烈而忠實的情感是因為歌曲帶給我們的,不只是音樂,而是陪伴著我們一起經歷人生大部分的第一次-初戀、初吻、初次失戀、升學的抉擇、開始獨立,甚至初次踏足社會工作等,這時我們選擇了喜歡的歌手、歌曲就成為了我們探索人生路向、建立各種好惡的重要指引之一,所以「以前」的歌不但特別好聽,還能勾起不同的回憶,而顯得別具意義。

 

你呢?令你最有回憶的歌是什麼?

了解更多

 

Clear All

Anytime, anywhere

Contact Us